5旬挑山工猝死在山道上 身旁堆放着尚未送抵山顶的货物
据微博网友@凯迪网络爆料https://p1.ssl.cdn.btime.com/t01125f6fdb5bf9a353.png?size=593x462
8月28日下午,在通往嵩山少林寺的山道上,一名年逾5旬的挑山工猝死在半路,身旁堆放着尚未送抵山顶的货物,他的上半身被好心人用黄色塑料布雨衣盖住,算是为死者保留了最后的尊严。
文中没有介绍他的姓名,只知道他是一名挑山工,从凌晨三点出发到傍晚收工,每天大约可以运送两趟货物,每趟货物100斤,每次脚费80元。
https://p4.ssl.cdn.btime.com/t01e4a68847ab980f0f.jpg?size=690x518
1. 为了苟且的生活,他倒在诗和远方的路上
这个季节的嵩山苍松翠柏,泉溅鸟鸣;香客如云,游人如织;熙来攘往,炉火正旺,有天下第一名刹之称的少林寺在无数个影视作品的渲染下,早已成为了匡扶正义、庄严宝相的佛门圣地。多少人每日慕名而来,跪立山门,只求能拜为俗家弟子,以求学得少林功夫和佛法宗义。秀美的山林寺庙,悠久的文化传承,迷人的故事传说,神圣的佛法殿堂,这里,是多少人的诗和远方。
然而,就是在这条通往诗和远方的路上,一个在世俗眼里平凡而略显卑微的生命在永难停歇的苟且生活中逝去了,如草芥随意一丢,如云雾转而飘散,如果不是恰好有人拍下这组照片,也许,也许早已草席一裹,苦主一收,待三日后一把大火,三魂六魄便游于世外了。
这又是一个底层人为了生活疲于奔命生而维艰的苦情故事,这又是一个劳苦大众为了生存以命搏命最终送命的悲惨结局,他像极了用瘦小身躯在台风中挡车的周荣,只是他可怜的连一分保险赔偿都没有,因为挑山工不属于任何单位,他和许多底层人一样,只能用命在苦撑生活。
他身后的那座古刹依旧烈火烹油,纷杂杂的人群继续涌向大雄宝殿求财、求官、求多子多福,一个无关紧要的生命逝去,也只会在亲人那留下一声叹息后就再无痕迹。
2.底层如此拥挤,你根本逃不出去
https://p0.ssl.cdn.btime.com/t019f527a04dcc22eab.png?size=520x400
这是流行于网络的社会结构金字塔,每个人都能在这个结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大多数都在塔底,但每个人也都会努力的向上爬,因为每向上一层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资源分配给你。
挑山工无疑是这个金字塔的塔基,他和我们90%以上的人一样,生活就是柴米油盐,就是吃饱穿暖,他可能有一个儿子正在上大学,日渐增长的生活费让他不得不把货物加重,把时间延长,即使拖着一条已经长疮的病腿,他也要努力的为下一代成长增加些微薄的力量,在背后托他一把,让子女逃离底层,是多少父母恒久不变的梦想。
但这微薄的力量能行吗?当你每天早起怀揣着还有汗水余味的两元钱在掂量是吃馒头还是包子时,有的人早已喝下远从新西兰空运而至的新鲜牛奶嚼着刚煨好的獐子岛海参;当你打开英语书头皮发麻的背诵着恼人的课本单词时,有的人正在新东方那里大声的与外教交谈;当你周末打完猪草垒完猪圈准备冲个凉拿起语文书背一背古诗词时,有的人刚从新锐作家的发布会上与偶像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这会儿正斜卧在沙发上看着签名的新书。你梦寐以求的终点只是人家早已习惯的起点,你靠什么去追?
你可能要说挑山工自己不争气,谁让他年轻时不好好学习,到头来只能干些苦重活。可是挑山工不幸生活在嵩山脚下贫苦的小山村,小时候上学时教室里可能连个黑板都没有,也许他刚上完小学就辍学了,几十里外的中学读书太贵,其实就算上了高中又能怎样,河南人多,而高考录取分数又是那么的高,上大学哪那么容易。
也许你会笑话他脑袋不够灵光,靠着少林寺这么大个财神爷都不知道揩点油,随便装神弄鬼都能糊弄个酒足饭饱。可坑蒙拐骗、投机钻营这些事,干了,岂不是亵渎神明,把佛祖金身抹脏。
底层真的太挤,证明你爹是你爹搞得你筋疲力尽,东家一个证西家一个戳弄得你焦头烂额,无比敬业的城管腿脚飞快追得你喘不上气,这样的消耗,底层的你根本逃不出去。
3.如何改变才是真正难题
拍摄照片的残疾医生李创业说:挑山工大哥本来尚有一线生机,但很多人看到他躺在地上都唯恐躲闪不及,甚至上山来的人看到后都改道而行,无人施以援手救助,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
我无权苛责那些见死不救的游客,太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他们,有时搭手就会变成搭钱,救命就可能要了自己的命。
我也无法从人性善恶的角度去分析这社会为什么越来越冷漠,只能自认为是底层资源有限,僧多粥少,相互抢夺尚且不及,哪还有心思把道德这东西高挂在门面上,仓廪实方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为善的成本如此之高,平民百姓谁又能消受得起?
我更不是什么专家学者,手里没有大把的数据来证明这些年居民收入又涨了多少,CPI又降了多少,只是总听说这个公司又获风投五亿,那个公司又A股众筹 十亿,这钱也不知道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就算知道,这和我们这些屁民又有什么关系。
我也解不开这底层的难题,因为答案并不在我们这里。
挑山工大哥死了,在烟火缭绕的古寺前死了,佛祖并没有保佑这个天天往来于红尘和寺院的过客,也许归罪他好多年也不曾烧一柱高香,也许嗔怒于他不曾向功德箱里投些扩建寺庙的善款,总之,佛祖要保佑的人太多,也只好挑那些乖巧伶俐会来事的保佑吧。
挑山工大哥死了,在绿水青山的怀抱里死了,老天并没有因勤劳而多给他半分怜惜,他死于过劳,更死于生活。
沿着挑山工倒下的那条山道,一抬头你就会看见那座金光闪闪的寺庙,原本斑驳的庙门早已红漆铜扣,熠熠生辉,红砖碧瓦的围墙粉刷一新,雕梁画栋的殿宇修整完毕,他的掌门人释永信就像一个踌躇满志、胸有乾坤的商人,早已把它打造成了一个集武学、医学、佛学、国学为一体的文化商旅集团,少林寺除了嘿嘿哈嘿的几下拳脚起落还有些许旧时的影子,其它的东西早没了踪迹,更多的则是笑迎天下客,尽入我怀中的所谓气魄,这多么像我们这个社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