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中文名: 阿炳全集
5 S) h: w3 ^+ I7 v艺术家: 华彦钧8 J+ D B+ z- _7 d
资源格式: APE+CUE) \: o! {7 K6 j
简介: 9 R# A- \9 k9 N
专辑介绍7 x$ d8 v/ |" U9 z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最开始为无标题目音乐,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结合自已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现已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0 D- }/ y3 R) c/ j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3 F2 Z4 c; r( A2 p0 x; X; t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0 K- J. ^0 M5 ^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
; |4 P/ b6 d1 N7 S0 ]1 N7 d0 k8 t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8 l; r9 I+ b" [
后来,彭修文将此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等。中国唱片社曾将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钢丝录音制成唱片,畅销海内外。5 U; K1 X4 k6 U3 {. @6 u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R# D T1 A- c/ j+ P& N- B+ n
《听松》二胡曲。又名《听宋》。据阿炳说:“宋朝时候,金兀术给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这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据说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讲一番南宋时期入侵者金兀术败逃的故事,以金兀术的败逃喻日寇的失败,以岳飞的奋斗精神预言中华民族的必然胜利。
% A4 [1 r# h! z2 `6 m/ B2 P作者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乐曲气魄豪迈,跌宕起伏,刚劲有力。
4 E9 c, m$ J. G引子气魄宏大,犹如呼啸的松涛震荡山谷,气势宏伟,苍劲有力,使人感受到一种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第一段以微弱的颤音和断奏引出强有力的号角音调,具有强烈的时代战斗气息。第二段则是乐曲的主体,始终贯穿第一段出现的号角音调,慢起渐快,力度从弱到强,在旋律进行中大跳音程很多,节奏复杂多变,并连续使用切分音,因而音乐气势如奇峰兀立,苍劲挺拔。表现了一种不可阻挡的气概。第三段开始是间歇沉着的音型,然后是明朗雄健的乐句;尾声快而有力,在类似锣鼓“急急风”的节奏中结束全曲。8 ^9 U8 t7 {4 P" i1 k
全曲短小精悍,气势浩大,层次分明,构思新颖,旋律流畅,一气呵成,速度和力度倏忽多变,具有戏剧性效果。在演奏上大多采用一字一弓,就是在极快速度的十六分音符时也字字清楚有力,因而乐曲气势豪放。阿炳在二胡上用的是老弦和中弦,声音特别浓厚有力。在音乐格调上与《二泉映月》的细腻委婉截然不同。
/ V1 ~. a6 L5 \$ U, b 《寒春风曲》二胡曲。阿炳自己说是道家失传了的《梵音》曲调,而杨荫柳先生研究的结果是阿炳自己的作品,
1 D) ?9 O. W1 f' ?2 N此曲是《二泉映月》的姊妹篇,旋律刚劲明朗、色彩多变,全曲为单一的变奏曲式,由三个基本乐句组成,为四四拍子共一百小节四百拍,其中约有一百拍的旋律与《二泉映月》基本相同。8 N H4 ]& |- m, W4 I
第一乐句力度强大激昂,表现了对美好前景的强烈追求;第二乐句旋律急速下降,表达了阿炳内心的不平静;第三乐句利用滑音奏法模拟初春季节刮起的阵阵刺骨寒风,表露了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所遇到的坎坷困苦。
3 f) C9 b9 a* [4 X$ [0 f2 w- R9 O从曲名看是描写春天所吹的寒风,而乐曲本身让人感受到的是被压迫的沉重唉叹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 ?+ c! Y1 V" r9 y- q; r
此曲有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的钢丝录音。% u+ P' p4 A; {! j9 W
《大浪淘沙》琵琶曲。此曲经杨荫柳、曹安和二位先生录音并记谱才得以保存下来。据阿炳生前所言,这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弹奏而成。但据杨荫浏查证,道家中并无此曲。乐曲第一段旋律与广东音乐《三潭印月》曲首的旋律相近似,很有可能此曲是华彦钧根据他所熟悉的音调创作的。
6 H6 y; a0 j5 e: T% b. X% A2 K乐曲共三段。开始的慢板段落是全曲的主体部分,篇幅较长。在短小的引子之后,主题呈现,旋律深沉苍劲,柔中带刚并富于感叹。时起时伏的音浪,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平和激愤。这个长达十一小节的主题,用段末扩充、换头、搭尾和通过出现清角音(fa)等变换旋律创作技法,变奏了五次,从多侧面揭示主题的音乐内涵。
' q7 a/ R9 h9 w3 R第二段篇幅短小,是个过渡段落,主要用“摭分”指法演奏,并作重复和模进,音乐滔滔不绝,情调轻快,富有动力。
9 _ L+ p" H$ c$ d& F$ X第三段速度更快,旋律富有棱角,节奏坚定,音乐铿锵有力,表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气质,乐曲在充满自信和乐观的气氛中结束。
5 b8 z, }/ V% [ y* D @此曲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 s: q( w. A4 M% X+ B* h! m5 a
《昭君出塞》这是阿炳父亲华雪梅亲传的琵琶曲,与《昭君怨》及《塞上曲》没有相似之处。( ^0 v; P% |0 z+ S/ i
乐曲共分三段:第一段旋律端庄深刻,刻画了昭君出塞时的激昂悲愤之情和离别故土的悲痛哀怨之情。
- U7 E9 z2 W; v! I9 M# E: ~第二段节奏沉稳单一,旋律富有内在动力,表现了一个纷杂的场面。
. G/ Y' M6 n0 x$ {' t7 \第三段结构短小,音乐轻快明朗,层次分明,表达了对昭君出塞的无限感慨。6 \9 }4 M: S; z& {
《龙船》琵琶曲,原是民间所流行的一个琵琶曲调。乐曲描写人们在端午节龙船竞渡时的欢乐情景。阿炳为表现欢乐纷繁的节日场面,选用了民间吹打音乐中常用的循环体结构,“打”一段,“吹”一段,吹打相间进行。
- f j5 |# W' _1 V B4 y4 P1 o- a7 f乐曲共有八段。一开始用琵琶模仿“三通鼓”,在每通鼓之后垫以锣鼓点。“三通鼓”用于古代战争中以击鼓催征。《龙船》选用了“三通鼓”显然是为了表现一个“竞”字。阿炳还把《流水》等群众熟悉的锣鼓点移植到琵琶上组成为段落,以渲染节日气氛。
6 {; h) }# G6 I' F+ r# x7 Z- X第一段出现的锣鼓声在第三、五、七段中循环再现。
% ?+ p7 y% {2 P# j0 p6 d6 F第二段引用了无锡民歌《下盘棋》的曲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 {# J( q% R1 v+ [3 u
第四段同第二段近似,但加用了新的民歌素材,在音调上也有所变化。
- t5 G$ T4 f8 B# z0 U' M第六段用扫弦奏法烘托出欢腾跳跃的曲调,使乐队曲情绪更为热烈,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S2 l; x" C6 y5 N5 [) L2 g( V
第八段是全曲的尾声,速度由慢渐快,主要用扫弦技法来渲染气氛,全曲在热烈欢腾中结束。
$ f1 {9 w; d# z- }) R乐曲中出现的四次曲调,前三次取材于民歌,最后一次是器乐曲《锣鼓四合》中之《玉娥郎》片段。为表现乐曲内容需要,对歌调不是发扬其优美抒情的特点与热烈的锣鼓声相对比,而是采用“弹”与“分”的技法演奏均匀的八分音符,后半拍为双音,以加强旋律进行的动力,犹如划船的人们同心协力,动作一致,破浪前进。琵琶还用长轮技法模拟唢呐循环换气以增强旋律的气势。 + l5 u7 X: R2 N( B
专辑曲目:
( M& `! ~5 p6 { v5 t4 z& u1.二泉映月
; j4 n4 M0 q% [7 n; p% I2.听松
; O4 ?8 P$ j: a; Z: i3.良宵
: M8 T/ Z0 Y0 X) K: A2 s4.江河水
/ p8 j5 W9 r6 X$ N/ M# N5.光明行, w; l' p& P2 Q# i
6.空山鸟语; F- z8 v7 ^: X/ g* y# q
7.昭君出塞. b1 C, c9 U' H
8.大浪淘沙
, s7 Z+ N0 C4 D9 N! u9.月夜5 }8 k9 F9 x' d( g B# B
10.龙船2 Q0 u' s+ }5 U% r
11.病中吟
1 n5 f0 p, _3 R* X9 n12.战马奔腾
/ d" g! ]4 |9 q. d13.汉宫秋月
$ v+ X, ^- ], G% Y14.夜沉沉
7 V' Y: m) [6 Q3 a) i* v8 `* {15.悲歌
- q! p) _) ]: ?7 v9 }! G; e , Q6 s& P6 w2 T' u# H& H
/ r- ]# m2 t& y ehttp://pan.baidu.com/s/1kTJ4Luv
6 z4 k0 G# s. o5 r- B- d4 w: b: z7 ]& \. H
提取密码 qe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