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36|回复: 0

汉地十大能征善战地区,南方占6个,第一却在北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4 20: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历史上拥有非常多出色的将军和士兵,这些军人都令敌人闻风丧胆,古代的中国经常发生战争,这些军队都是在血泪中成长起来的。




第十位:山东

山东自从春秋战国之后,除了在三国出了青州军和唐末出了个黄巢之外,就再无一个强力的军事力量。水浒传中,山东一度被写成四大反地之首,跃居河北、淮西、江南之上。但实话实说,山东在中国长时间里根本无法左右中国进程,山东人自己也很纳闷山东为何出不了皇帝。这里面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山东自古出响马,这里没有贬义的意思。古代的响马更比那些衣着光鲜的官老爷们更加仗义!山东人热情、仗义。生性耿直,大多出将领,很少出阴谋家。山东兵,平常平平庸庸不言不语,但一见血就红眼,能拼命,但有的省份的兵,特能咋呼,一见血就尿了。特义气特别是对朋友、战友,真可以两肋插刀。自古受孔孟的影响,山东兵特别忠诚,特别好带,没有其他省份兵的不良嗜好。因此山东兵应该是古代最容易驾驭的士兵,天下大乱,各地英雄都喜欢来山东征兵,对你好,山东人也死命追随,无二心。历史上有许多皇帝都是赶下原本的主子,如司马炎、赵匡胤等。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在山东籍将帅身上,因为山东人最忠义。



第九位:两浙

指今天的浙江省,大多人对浙江的印象都是经商,其实该省历来战斗力不俗。最经典的即是“三千越甲可吞吴”,完成了奇迹般的复仇,造就了卧薪尝胆的经典故事。古代越地民风彪悍,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发展为一个温顺地区,但依然可圈可点,浙江兵绝对是江南一带最能战的。尤其是在三国和五代这两个大分裂时期的表现亮眼,出了不少割据人物。后来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倭寇肆虐东南沿海时,一支军队诞生了,它就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戚家军。当时戚继光在建戚家军之初,正苦于寻找兵源,恰巧他在义乌目睹一场惊天动地的打架事件。因为银矿的缘故,义乌人与其他地方的人展开激烈的打斗,后来经过几天的械斗,义乌人最终赢了。而戚继光也看到了义乌人的勇敢、团结和彪悍的精神,因此在义乌大举招兵。而这些由义乌人组成的戚家军在抗倭战争中立下了赫赫之功。当然,戚家军可不单单只有义乌兵,处州,绍兴,台州三地也是贡献极多。另外近代后,浙江军阀卢永祥、孙传芳等手下军队也有许多浙江人,更别提常凯申也是浙江发迹的。还有老蒋身边的浙江同乡,汤恩伯、胡宗南等人,其实浙江兵战斗力不差,但从古至今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是无法出一个非常厉害的军事统帅,军队行不行,关键看将领怎么带,浙江没有出过什么特别厉害的军事将领,自然对浙江地区的战斗上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第八位:巴蜀

分布于今天的四川省、重庆大部分区域。四川人骁勇善战,又是忠义之士,川人从未负国,国人决不负川。也是多次分裂时期的重角,天下未乱蜀先乱 天下已治蜀未治。三国时,魏蜀吴三分天下;五胡十六国时期,川人兴兵自保,硬是没有大乱;五代十国时期,西川是邀河东、淮南、凤翔各自称帝;南宋时期,川陕的行营右护军更是宋廷的西北屏障,抗金抗蒙,蒙古蒙哥汗便是折在这里;明朝末年,川兵更是血战辽东,尽显国士之风。近代,川军更是悍勇,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一个“死”字大旗真乃可歌可泣,在抗日的8年里,四川贡献了全国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兵力,这样的功绩是要载入史册的,他们对祖国的贡献是无人能比的。要说川军,在抗战的时候,那可是响当当的。虽然在民国时期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内斗不断。但是在抗战爆发后,便将枪口一致对外。在抗日战争期间,四川承担了30%的财力和40%的兵力,在武器装备虽相对于其他部队来说差了许多,但是其抗战的决心一直没有放弃。据说,在川军出川抗日的时候,曾表示不敢走日寇,誓不回川。李宗仁将军曾评价川军:“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可见川军在抗战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但四川的战斗力局限也很大,首先是外战打的很优秀,但是外战毕竟不是一个省打,大家都在打。而四川的内战每次又是打的非常不尽如意,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灭蜀经典战例以及灭蜀绝世名将,还有花蕊夫人著名的那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第七位:江汉

分布于今天的湖北北部,荆楚文化就是周代至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江汉的核心便是著名的荆州,古代荆楚不分家,荆便是楚。“敢为天下先”指的便是这个地方。湖北人素有“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称,这句话不是贬义,是形容湖北人很聪明,但他们打起仗来,也是敢杀敢拼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惟楚有材”,绿林好汉也是出自湖北境内。江汉民系可以说是中国南方的首任霸主,但是世人对他们的印象又太过局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了。西汉时期,李陵所率领的丹阳兵便是来自今天湖北钟祥一带,王莽篡汉后的绿林军自然不用多说,前面的绿林好汉已经提过,三国,晋朝,南朝,宋朝,也是声名赫赫。东晋桓温的桓家军实际就是荆州兵,南宋岳飞的岳家军实际就是京湖兵,如果你们觉得外地将帅领兵不能服气的话,那孟珙的孟家军则是绝对的本地军队,战绩堪比岳家军。湖北古代地处南北东西要冲之地,守江必守淮,守淮必守襄阳,湖北兵没有战斗力能行吗?在元末的1363年,陈友谅手下的65万湖广军出征鄱阳湖,这是湖北本土军阀在历史上发起的最大会战,也是中国历史上南方军阀之间的最大决战,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战,这都充分证明了荆楚人的战斗力,可惜鄱阳湖之战,惨败于朱元璋的淮西集团,丧失了一次良机。但我们也发现,历史上几个最后统一的军阀,他们在路上往往会遭遇江汉荆楚人的强力阻击,这也是一种荣誉。经过了鄱阳湖之战65万惨败,以及不久后湖北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九搜湖广”,湖北迎来了历史上最长的真空期,几乎在明清两朝都趋于沉寂。但正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武昌起义,湖北新军终结了中国的封建王朝历史,堪称近代史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战。



第六位:河北

燕赵大地,自古以来多慷慨悲歌之士,历史就是强人们折冲尊俎、逐鹿中原的重要地区。战国四大名将的两位来自赵国,强横的赵国在战国末期一度和秦国称雄。楚汉争霸,刘邦战项羽,屡战屡败,但一到韩信平定河北,项羽就不行了。光武帝刘秀以河北骑兵而得天下,所以又叫铜马帝。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河北三镇以区区一隅,抗衡大唐。在唐末藩镇割据局面中,河北藩镇最为嚣张,史称“唐之弱,以河北之强也;唐之亡,以河北之弱。”“长安天子,魏博牙兵。”最能体现河北兵厉害的战役有--战国胡服骑射,赵军在名将赵奢的率领下阏与一战杀散十万秦军,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这也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由来。东汉刘秀的河北兵大败赤眉军,张步军。石勒的河北兵大败王浚军,鲜卑军,刘曜军,统一北方。北齐时期高欢河北兵多次重创宇文泰周军。五代时期的河北镇更是精兵良将之处,后周和北宋均可以说继承古河北三镇,后来的宋朝名将李继隆的河北兵多次大败辽军。河北军也是公认北宋最强军队,可以在平原与巅峰期的契丹骑兵冲锋。要说北宋初期的河北军为什么这么厉害,自然是因为作为五代的精锐,在士气、纪律、武器、规模、战术等都是相当出色的,于是担当了北宋严格意义上真正的中央军,南宋名将岳飞实际上也是出自河北军。北宋灭亡后,河北也是沉寂了许久,后来许多优秀河北冀将领还成为了蒙元南下的先锋。但在近代直皖战争后,成功击败安徽,直系身为一个河北地方军阀,成为北洋政府的掌权者,也就是说河北是最后一个名义上统一中国,来自汉地十八省的地区军阀。因为之后的奉系来自关外,民国北伐则是没有打地方军阀旗号。




第五位:岭南

指广东和广西,在南方,岭南地区的民风可以堪比北方。太平天国起义,大家都应该熟知,最早是在金田起义的,也就是说太平军绝大部分兵源就来自于广西。从金田一路南征北战,一直打到了南京,占据了清政府半壁江山,在太平天国建立和兴盛阶段出了很大的力。 还有在民国期间。除了国民政府的中央军之外,白崇禧的桂军可以说是杂牌军中的王牌军。 彭德怀元帅曾说过,“黔军滇军两只羊,湘军就是一头狼;广西猴子是桂军,猛如老虎恶如狼!”这句话正式国民党地方军阀战斗力的真是写照。另外,桂军,不但武力强大,政治上也是纵横捭阖。蒋介石与之明争暗斗多年,最终也没有将其吞并。而保家卫国之际,桂军也历来刚猛无比,从清末名将冯子材领子弟兵镇南关抗法,到抗战之际桂军参加淞沪、徐州、桂柳等会战,并在台儿庄痛歼日军,打出了军威、国威。再说广东,粤军是一个被低估的军队,粤系在民国时期,向来以将领众多,单兵素质战斗力强而著称。因为粤军没有出现像蒋桂之争、中原大战这样地方军与中央对立的战役,再加上广东长期被桂系把持,所以给人的存在感不强,但粤军在民国以来吃败仗的几率是非常少的,就算与邻省的广西对抗也是互有胜负(当然广东的财力和人力比广西强很多)。北伐主力是第四军(粤军)、桂军(第七军)和湖南唐生智的部队,第四军的叶挺和第七军的李明瑞在定泗桥和贺胜桥战役中作战勇猛所向披靡,第四军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总的来说,两广人都非常善战。



第四位:湖湘

指今天的湖南省,要说在清末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最大功劳的人是谁,曾国藩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作为晚清名臣之一,曾国藩的成就是离不开湘军的,晚清历史上就有“中兴将相什九湖湘”之说,这么说吧,没有湘军的抵抗,清朝可能会被太平天国给灭亡(淮军是较后建立的)。在当时,湘军可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中流砥柱,而湘军的组成部分大多是湖南的地主阶级和中下农。而湘军也在那一段时间内实力完爆清朝任何部队,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另外,TG高级将领中湘籍将领颇多,例如,在新中国首次举行的授衔中,名列共和国将帅榜的十大元帅中有3位是湖南籍的、十名大将中有6位是湖南籍的,这两项共20名高级军衔中湖南人竟有9位,几占半数,正可谓“无湘不成解放军”。这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地域文化现象。 在近现代中国百余年间,可谓是“湖南人材半国中”,“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湖南是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名人辈出的省份,特别是政治军事方面的人才之多,居全国之冠,孙中山在评论湘籍志士时说:“革命军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是湖南人做出来的。”蔡元培曾在《论湖南的人才》一文中写道:“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湖南人敢负责任。”这是这种强大的自信,近代湖南湘潭籍名士杨度编写的湖南少年哥歌词有“中国若如古希腊,湖南便是斯巴达,中国若如德意志,湖南便是普鲁士,若要中华国灭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湖南战争史最薄弱的是古代,但并非没有亮点,湖南古代唯一军阀五代马楚也有闪光之处,907年,淮南军攻取江西后,直下湖南,意图攻取湖南后转战进西川,称霸中国长江中游,湖南军秦彦晖统三万水军拒敌在浏阳之战大破淮军,淮将刘存、陈知新二人被俘斩之,主将刘威率余众逃回淮南,淮军裨将战死百余人,士卒伤亡数以万计,战舰八百艘被缴,都说近代湘军是淮军老师真是一点不假,浏阳之战是安徽历代军阀在南方内战中遭遇的最大败绩,让当时整个南方免于更大战火。想想如果元末湖北人能在鄱阳湖打出五代湖南人的一半风采,可能也就没朱元璋什么事了。




第三位:河东

即便你对河东这个地名很陌生,但你一定听过河东狮吼,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分布于今山西省西南,也可以泛指山西一地,但更多特指运城、临汾一带。“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元之京师在蓟门,而其西则山,故谓之山西。”古华夏三大兵源地“河东”“关中”“淮西”其中之一。河东地区是春秋时期霸主晋国的中心地区,更是一个名将辈出之地,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三国的关羽、张辽、唐代的尉迟恭、薛仁贵、宋代的狄青等。另外河东与淮西和关中不同,实际上已经近乎与山西其他地方在文化民风上融为一体,虽然关中不能代指陕西,淮西不能代指安徽,但河东是可以代指山西的。山西曾经有春秋时期最强大的霸国“晋”,太原起兵又是李唐的早期最重要一环节,五代时期的河东镇更是不同反响,河东镇是唐王朝最为倚仗的中原型藩镇里最大的一个,所以河东节度使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一般是用来加封二号实权人物,而这些人手握重兵实权,一旦有威望的一代领导人死亡,他们上位的机会就非常大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赵光义一定要摧毁太原。明初的山西边镇和近代的晋绥军也是非常出名,但缺点也很明显,山西出将不出皇,兵精良将虽多,但始终无法出一个大雄才人物,这是山西最遗憾之处。



第二位:淮西

淮西人,具体名称为“汉族淮右民系”,分布于今安徽省中部,古华夏三大兵源地“河东”“关中”“淮西”其中之一。享有“乱世枭雄的武力库”、“汉族打手”的称号。是罕见的在古今战争史都非常出彩的民系,性格极其嗜杀好战,战争对他们而言只是一场游戏罢了。虽然淮西人在和平年代存在感极其微薄,但每逢乱世都能爆发恐怖的冲击力。作为南方的屏障,亦是历代北方中央政权的眼中钉、肉中刺,对北方的狙击非常大。杨行密的庐州集团、吕文德的黑炭军、朱元璋的淮西勋贵、李鸿章的淮军、段祺瑞的皖系等皆出自于此。而淮西人最辉煌的时刻莫过于建立大明帝国,首创由南至北统一,改大都为北平,改奉元为西安,象征他们平定北方,安定西方的千古之功,留下了“马上短衣皆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天下第一,淮西第二”等说法。可以说在近代桂军和湘军异军突起之前,淮西人于此前数百年中在南方属于一枝独秀,“淮西存则南人生,淮西沦则南人亡”,这是铁律。与同处南北交界处的淮东人、江汉人、巴蜀人不同的是他们更热衷北伐,睚眦必报。端平入洛时于洛水畔边在断粮四日的情况下与巅峰期的蒙古骑兵疯狂对砍,丝毫不落下风,揭开宋蒙战争的序幕,被蒙古兵冠以“南人最能战者”。淮西军政力量在后中国历史中多次左右中国的历史进程,即便直皖战争后,已无番号,淮西人依然能贡献十大抗日名将中的三位,战争底蕴可见一斑,可以说是汉族中一个纯粹为战争而生的民系。也难怪《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也在书中开头写一句“何安徽多才邪”。当然,除了建立大明帝国外,世人对淮西人的又一深刻印象是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但那一仗清朝内部因素也不得不考虑。




第一位:关中

关中人,具体名称为“汉族关中民系”,分布于今陕西省中部,古华夏三大兵源地“河东”“关中”“淮西”其中之一。八百里秦川呐喊!得关中者得天下!正如他们的外号“冷娃“一般,冷酷和无情流淌在关中硬汉的血液里。关中人完成首次将辽阔的中国统一,也正是这个先河,让以后数次中国统一的难度下滑。在秦汉隋唐,关中兵都是毫无疑问中国最优秀的士兵。关中从秦国开始,就是建都的不二人选,而且其地区的百姓民风彪悍,英勇善战;不仅吃苦耐劳,纪律性好,有良好的尚武之风,又不以私斗为荣。除了关中百姓自身能力以外,其外界因素也极大影响关中的兵源。首先关中在秦汉和隋唐时期,处于边地,其战斗力随着不断的战争而增强;其二,地理与气候环境良好,农作物高产,能给当地人足够的营养。最有代表性就有统一六国的秦军、隋唐时期的关陇贵族、北宋时期的西军、明朝的秦兵、近代的陕军和西北军。战国时期秦兵一扫六合、混一华夏;隋唐时期,巅峰唐军主要就是由关中良家子弟和归化胡人组成;北宋时期的西军,即秦地军士为最精锐的军队;明朝末年的秦兵更是在常常以少胜多,围歼高迎祥,团灭李自成,战斗力极为强悍。而关中地位的衰落跟关陇集团的衰落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唐代致力于打击门阀士族,特别是唐代,关陇贵族受到沉重打击,关中的地位急剧下落。但不管关中的地位是下落也好,上升也好,关中乱则势必天下大乱,即便近代也是如此,冯玉祥的西北军更是有“近代搅屎棍”的称号,左右格局真乃家常便饭,陕军头目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其重大意义也是不需多言。综合而言,关中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佳兵源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麦屯网

网站简介:专业发烧音乐试听,最新专辑,发烧器材评测,音乐影视信息交流。

联系我们

  • 反馈邮箱:sorry16817#gmail.com

麦屯博客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maitu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