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先秦钟离国编钟编镈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2 22:4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钟离是先秦时期的一个古国,文献记载史迹甚少。据《史记•秦本纪》所载,钟离又称“终黎”,与秦同为嬴姓,后来受到分封,遂以国为姓。嬴姓少昊之墟在山东曲阜地区,钟离氏即源自山东,之后迁至安徽蚌埠和凤阳一带。据《左传》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记述,春秋时期,晋、齐、宋、卫、郑、邾等中原诸国曾与吴国会晤于钟离。历史上钟离屡遭吴国和楚国争夺,又曾与徐国交战①,后为吴、楚所灭。

自上世纪90年代始,在凤阳和蚌埠相继发现钟离国墓葬,虽然墓葬遭受严重盗掘和破坏,但仍然出土有大量精美文物,其中尤以青铜乐器备受学者瞩目。2006至2008年,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发现编钮钟9件、编磬12件、铜铎1件。②

2007年,凤阳卞庄一号春秋墓出土编钮钟9件、编镈5件、编磬9件。③据这两座墓葬所出钟镈铭文,知其为钟离国君所作。1991年,凤阳大东关一号春秋墓发现编钮钟8件、编镈7件、编磬4件,这些乐器均无铭文,据出土地点和器物的形制、纹饰特征,发掘者推断为钟离遗存。④2011年11月,蒙安徽省考古研究所阚绪杭先生盛情,在蚌埠学院李清先生的安排下,我与浙江师范大学杨和平先生和信阳师范学院李敬民先生一道,先后赴蚌埠市博物馆、凤阳县文物管理所和安徽省博物馆,对上述三座墓葬所出编钟编镈进行考察测音。⑤

本文即在此工作基础上,对钟离国编钟编镈的音阶构成及有关问题试做初步研究,不妥之处,敬希指正。

一、双墩一号墓编钟

蚌埠双墩一号墓出土的9件编钟,素钮,舞饰云纹,篆饰纠结的蟠虺纹,钲篆四边以阳线绹纹为界。鼓部以云纹组成夔纹,左右两边各有三个夔头。钟体内壁有微隆起的音脊,钟口有磨锉形成的波状起伏,属于李纯一先生命名的“波式”调音结构⑥。这种调音法为春秋中晚期编钟所常见,其时代特征是明显的。

编钟的钲间均有铭文,内容相同:唯王正月初吉丁亥,童丽(钟离)君柏作其行钟。童丽之金。作器者为钟离国君“柏”,故可称为“钟离柏钟”。其自名“行钟”,意为用于外出随行。

钟离柏钟鼓部纹饰独特,在先秦编钟里殊为少见。适合与钟离柏钟比较的编钟,是吴国的者减钟和邾国的邾公牼钟。这两例编钟虽均为甬钟,但鼓部纹饰与钟离柏钟十分相似,其特点同样是以云纹组成大形的顾夔纹,纹饰几乎占满鼓部。关于者减钟的年代,目前尚有一些分歧,但属于春秋晚期则没有问题。⑦

邾公牼钟年代较为明确,属于春秋晚期前段邾宣公(公元前573—公元前556年)之时⑧。钟离柏钟的年代当与之接近,即应为春秋中晚期。吴、邾两国与钟离国为南北近邻,在编钟制造方面产生相互影响,是有一定可能的。

双墩一号墓钟离柏编钟保存状况较好,可以通过音响测试来探索其音阶构成。经测音,其具体数据详见表1所列。这套编钟的正鼓音发音良好,可以构成具有羽调式倾向的五声音阶,宫音处于C的位置:徵—羽—宫—商—角—羽—商—角—羽这样的音阶结构,在春秋时期南、北两系编钟里都比较常见,是当时9件组合编钟的固定音阶模式。

不过,钟离柏钟的侧鼓音则有不同的情况。这套钟的前6件侧鼓音与正鼓音相同,后3件虽然可以勉强奏出侧鼓音,但现场听觉并不清晰。由此可见,钟离柏钟的侧鼓音应该不予使用。这一实例再次说明,先秦编钟并非普遍设计和使用侧鼓音。

二、卞庄一号墓编钟编镈

凤阳卞庄一号墓出土的9件编钟,钮饰三角纹,与双墩一号墓钮钟的素钮相异。舞部和篆间饰蟠螭纹,钲篆四边以阳线绹纹为界,鼓部饰以蟠螭纹组成的顾夔纹。钟体内壁有微隆起的音脊,底视钟口呈波状起伏,其调音手法与双墩一号墓编钟相同。

卞庄一号墓还出有同铭镈钟5件,钮以相互缠绕的龙形铸成,龙身饰三角纹。舞部和篆间饰蟠螭纹,钲篆四边以阳线绹纹为界,鼓部饰以蟠螭纹组成的顾夔纹。钟体内壁同样为波式调音结构。铭文位于镈体正背两面钲间、两栾及左、右侧鼓部,内容相同:惟正月初吉丁亥,余□厥于之孙、童丽(钟离)公柏之季子康,择其吉金,自作和钟,之皝穆穆和和,柏之季康是良,以从我师行,以乐我父兄,其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保是尚。

作器者乃钟离公柏之子“康”,因而可称为“钟离康镈”。绎读镈铭,可以看出双墩一号墓编钟铭文的“钟离君柏”,与卞庄一号墓编镈铭文的“钟离公柏”当系同一人“,钟离柏”与“钟离康”应为父子关系。镈铭还显示“,钟离柏”的父辈是“□厥于”。1980年,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末期墓葬出土一件青铜鼓座⑨,其上铭文也显示有钟离国的先辈“□厥于”之名⑩。

钟离康镈铭文中的“之皝”二字,一般将其与上句连读,即为“自作和钟之皝”。但如此便颇不可解,而且在先秦钟铭里也找不到类似的语例或用法。我以为,“之皝”应与“和钟”断开,而应与下句连读,即应为“自作和钟,之皝穆穆和和”。下面试对这句话做出解释。

先说“皝”字。此字也见于楚国编钟铭文,如王孙遗者钟和王孙诰钟之“皝皝熙熙”,“皝”字即与钟离康镈相同。“皝”字金文或写作“皇”“、韹”、“音光”,见于先秦编钟铭文。例如:择其吉金,自作和钟,中翰且扬,元鸣孔皇……吾以宴以喜,以乐嘉宾及我父兄庶士。韹韹熙熙,眉寿无期,子孙永宝鼓之。(氵允儿镈)墨敢择其吉金,自作和钟……以宴以喜,中翰且扬,元鸣孔皇,其音悠悠,闻于四方,韹韹熙熙,眉寿无期,子子孙孙,万世鼓之。(徐王子钟)择吉金,铸其反钟。其音……和平均”(墨敢钟、墨敢镈)《说文》:“皇,大也。”刘翔等释“皇”为“钟声宏大”,钟铭的“中翰且扬,元鸣孔皇”,即“钟声高亢而又飞扬,鸣声悠长,十分洪亮。”輯輥訛陈双新释“皇”为“形容钟声的盛大”輰訛輥。这些解释都是通顺的。

《诗经•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又《诗经•周颂•执竞》“:钟鼓喤喤。”毛传“:喤喤,和也。”《说文》释“锽”字引为“钟鼓锽锽”。又云:“锽,钟声也。从金,皇声。”《尔雅•释诂》:“锽锽,乐也。”字或加言旁而写为“諻”。《方言》“:諻,音也。”钱绎笺疏云“:韹、喤、锽,并与諻通。”可见这几个字相互通用,可以作为象声词,用来描述乐器尤其是钟鼓演奏的音响。

周代编钟铭文常在作钟句后,用一些词汇形容钟声的和美。如戎生编钟:“用作宝协钟,氒音雍雍”。徐王子钟:“自作和钟……其音悠悠”。“之皝”的“之”字,可以训为“其”輱輥訛。“之韹穆穆和和”,犹“其音穆穆和和”。

钟离康镈的“穆”字,其左加“音”旁,写为“音穆”,说明也与声音有关。《诗经•商颂•那》:“穆穆厥声。”《尔雅•释诂》说“穆”乃“美也”。由此足见,“之韹穆穆和和”,应是指编镈的发音美好而协和。卞庄一号墓钮钟保存状况良好,经测音,其具体数据如表2所列。

这套编钟的正鼓音也可构成羽调式倾向的五声音阶,其宫音位置在G:徵—羽—宫—商—角—羽—商—角—羽可见这是一套完整无缺的编钟。除宫音位置不同外,其音阶结构与双墩一号墓钟离柏编钟完全相同。

这套编钟的第1和第9件侧鼓音与正鼓音相同,其余各钟的正鼓音与侧鼓音多为大三度或小三度音程关系,为先秦编钟所常见。唯第4件钟正鼓音与侧鼓音倾向于小四度音程关系,属于变例。不难看出,如果这套编钟应用侧鼓音的话,便可在上列五声音阶中出现清角或变徵之声。不过,鉴于这套编钟的首、尾二钟侧鼓音与正鼓音相同,尚不能判定其侧鼓音应用的程度,乃至是否确实应用侧鼓音。

测音表明,钟离康编镈仅发单音即正鼓音。测音数据详见表3。

第1件镈因鼓部裂而失音,后4件镈发音良好,可以构成如下音阶(“?”表示失音的钟,下同):?—羽—宫—商—角宫音位置在G,与同墓所出编钟调高相同,二者无疑为合奏乐器。

现在的问题是,这套编镈的固有组合是否就是5件。据目前考古发现,9件钮钟与8件镈钟的配器形式在东周时期较为通行,如安徽寿县蔡侯墓輲輥訛,河南淅川和尚岭M2、徐家岭M3和M10楚墓輳訛輥,河南固始侯古堆墓葬輴輥訛等,所出钟镈均属此类组合。

9件编钟与8件编镈的乐器配置,其中编钟的音阶结构已如上述。8件编镈的发音可以构成一种五声音阶,具有宫调式或徵调式倾向。为便比较,不妨将常见的8件组合编镈的音阶,与钟离康编镈的音阶并列于下(“□”表示缺失的钟,下同):8件组合编镈宫—角—徵—羽—宫—商—角—徵钟离康编镈□—□—?—羽—宫—商—角—□十分明显,现存的5件钟离康编镈,很可能属于8件组合编镈的第3至第7件,目前尚缺第1、第2和第8件镈。不过,除8件组合外,东周时期的编镈也有其他的组合形式,但都缺少足资比较的测音资料。

因此,钟离康编镈是否有5件组合的可能,抑或有可能为6件和7件,还有待今后的发现和研究。

三、大东关一号墓编钟编镈

凤阳大东关一号墓出土的钮钟共有8件,钮部饰三角纹,与卞庄一号墓钮钟纹饰相同。舞部和篆间饰蟠虺纹,钲篆四边以阳线绹纹为界,鼓部饰蟠虺纹组成的顾夔纹。钟体内壁调音结构与上述钟离国钮钟相同。

同墓出土编镈7件,钮以相互缠绕的龙形铸成,龙身饰三角纹,与钟离康编镈钮饰基本相同。舞部和篆间皆饰蟠虺纹,钲篆四边以绹纹为界,鼓饰蟠虺纹组成的顾夔纹。内壁调音手法与上述钟离编镈相同。

这套编镈的形制和纹饰,与江苏丹徒背山顶春秋吴墓所出甚六镈最为接近輵輥訛。大东关一号墓编钟的测音结果如表4所列。

从表4容易看出,这套编钟的侧鼓音只有3件发音较好,其余要么与正鼓音相同,要么发音不明显。由此看来,这套编钟的侧鼓音恐怕不合实用。第1件钟因鼓部裂而失音,其余各钟发音良好,其正鼓音可以构成如下音阶:?—羽—商—角—羽—商—角—羽与上述钟离国9件组合的编钟音阶结构比较,可知大东关一号墓编钟的固有组合也当为9件:钟离9件组合编钟徵—羽—宫—商—角—羽—商—角—羽大东关一号墓编钟?—羽—□—商—角—羽—商—角—羽所缺为9件组合编钟的第3件。这套钟离国编钟同样是羽调式倾向的五声音阶,只是其宫音位置在F,与上述两套钟离编钟的宫音高度相异。

大东关一号墓编镈也发单音,测音结果如表5所列。这套编镈的第1和第3件因残裂或锈蚀而失音,其音阶结构是这样:?—徵—?—宫—商—角—徵与春秋时期常见的8件组合编镈比较,可以推知这套编镈的固有组合也应为8件,目前尚缺1件,即首镈:8件组合编镈宫—角—徵—羽—宫—商—角—徵大东关一号墓编镈□—?—徵—?—宫—商—角—徵实际上,8件编镈的音阶构成,可以和春秋时期10件组合的编磬加以比较。以河南洛阳中州大渠所出春秋晚期10件组合的编磬为例,其音阶结构如下輶訛輥:宫—角—徵—羽—宫—商—角—徵—羽—宫显而易见,8件组合编镈的音阶,与10件组合编磬中前8件的音阶一模一样。

大东关一号墓编镈以F为宫,与同墓所出编钟调高相同,自然可以合奏。

论述至此,可以将卞庄一号墓和大东关一号墓所出钟离国编钟编镈的音阶组合,统一以五线谱的形式表示出来(谱例)。

通过对三座钟离国墓葬所出编钟编镈的初步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三墓所出钟离国编钟编镈,在形制和纹饰上变化不大,内壁结构及调音手法也相同,其时代应属春秋中晚期。钟离康镈铭文的“之韹穆穆和和”,意指编镈的声音美好而协和。(二)三墓所出钟镈均遭盗掘,其组合有所缺失。经过复原研究,可知钟离国编钟的固有组合应为9件,编镈应为8件,属于春秋中晚期常见的钟镈编配方式。(三)钟离国编钟的音响测试表明,先秦编钟并非普遍使用侧鼓音。钟离编钟的正鼓音可以构成羽调式倾向的五声音阶,音域一般在小字一组至小字四组之间;编镈为单音乐器,其音阶结构倾向于五声宫调或五声徵调,与春秋时期10件组合编磬中前8件的音阶无别。编镈的音域较编钟偏低,一般在小字组至小字二组之间。(四)卞庄一号墓所出钟离康编钟编镈均以G为宫,二者调高相同;大东关一号墓所出编钟编镈均以F为宫,二者调高也相同。由此可知,同一墓葬所出编钟编镈可以合奏。(五)钟离国编钟编镈的形制、纹饰和音阶组合,与春秋中晚期吴、邾、楚、蔡等国同类乐器相似、相近乃至相同,表现出当时区域范围内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




本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附件,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附件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博客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麦屯网

网站简介:专业发烧音乐试听,最新专辑,发烧器材评测,音乐影视信息交流。

联系我们

  • 反馈邮箱:sorry16817#gmail.com

麦屯博客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maitu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