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苏兴化音乐文化生活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5 08:5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兴化是位于江苏省中部的,隶属泰州市的一个县级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水流交错、阡陌纵横的鱼米之乡。兴化地处里下河腹部,地势低洼,形如“锅底”,故有“水乡”之称,安谧美丽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千百年来,这块土地上人文荟萃。元末白驹场盐民张士诚起义,曾结寨兴化城东得胜湖,兴化人施耐庵所作《水浒传》中许多原型就来自于张士诚起义;明朝首辅李春芳,清代扬州八怪中郑板桥、李皆是兴化人;道光年间进士刘熙载,兴化籍,所著《艺概》是著名文艺理论著作。“十年九涝”的农业环境,既促生了很多独有的改造自然的方式,也激发了音乐艺术的频繁的出入流动,积聚了兴化富实的传统音乐文化,奠定了当地广泛活跃传统音乐文化生活的氛围。21世纪以来,兴化音乐文化生活结构相比20世纪50年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音乐种类更为丰富、多样,音乐生活的重心发生偏移,政府音乐文化部门的机制有了新的变化和功能倾向。本文尝试以2009年的音乐文化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兼关注音乐生活景观的历史构成,侧重说明兴化音乐文化生活的当下格局及相互关系,以助了解21世纪中国音乐生活发展新趋势、新构架、新模式。

一、江苏兴化音乐文化部门当下格局描述

至2009年,与兴化音乐生活发生直接关联的政府音乐文化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门:兴化市文化局、兴化市文化馆、文化站。兴化市文化局是直隶于兴化市政府的行政部门,主要负责文化事业的管理职能,从其主要职能来看,一是传达上级市委、市政府所下达的国家文艺方针、政策及法规,一是根据文艺方针和上级部门的指示,对本市文化事业进行规划与管理。兴化文化局,其早期形态是1950年左右设立的兴化县文教科,是直隶于兴化县政府的一个行政科室,负责群众文化与教育两个系统的管理。

这样的文化建制,在“文革”时中断,与广播系统的合并,直到1991年才独立为文化局,单独负责处理兴化群众文化生活的各项事务。兴化文化馆,是隶属于文化局之下的、公办性质的文化建制。其历史形成可追溯到1945年9月,中共兴化县委员会组建了兴化县人民教育馆,简称民教馆,是兴化文化馆的前身。1949年后,民众教育馆更名为人民文化馆“,文革”时解体,在1972年,由毛泽东思想宣传站重新更名为兴化文化馆。

至2009年,兴化已经发展了35个文化站①。此时兴化区、乡、镇行政区划一共有34个,在2009年兴化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布的行政区划地图中,并未单独标有兴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但文化局却下设了开发区文化站,因此可以说,当前兴化的文化建制基本能覆盖兴化城乡的每一块土地,文化站承担着兴化城乡文化传播的要务。以上是兴化文化建制建设概况,它们之间的关系联结,自1949年以来近五十年的分分合合,目前已形成较稳定的功能模式,主要可归纳为行政隶属关系和文艺传导关系。

首先说行政隶属,重心在于人事管理问题上,从查阅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就基本形成了如下的结构模式:调查中发现,在文艺工作执行与传导方面,文化馆则成为文化局的文艺生活诸实践部门,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艺传播结构,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机制的行政隶属,正如1978年,《文化馆、站工作试行条例》文件规定所说“:文化馆是国家设置的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事业机构,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该文又规定:“文化馆对文化站、工人俱乐部、业余文艺宣传队在业务上有指导和辅导的任务。经常组织文化站干部学习、观摩、参观、交流经验,不断帮助他们提高政治与业务水平。”②清晰地明确了文化馆对文化站等单位具有自上而下的文艺辅导关系。

可见,在文艺传导功能上,形成了与行政隶属不完全一致的秩序,近几年,随着政府文化部门职能性质的逐步放开与改变,政府文化部门的文艺指导功能还出现了双向作用力的现象,归纳这时期政府音乐文化部门文艺传导的秩序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二、江苏兴化音乐生活当下格局描述

实地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兴化音乐生活可分为:群众音乐生活、专业音乐生活、传统音乐生活。群众音乐生活,是在政府文化部门组织发动下的音乐生活,包括业余培训辅导、汇演、比赛以及社区、广场音乐活动等,还有一类是歌舞厅的音乐生活。这些音乐生活,都是在建国以后,随着新的社会格局的形成,在城镇居民之间形成的具有一定群体性的音乐活动。传统音乐生活,董维松在《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及其分类问题》一文中定义:“中国传统音乐是指在中华民族大地上历代产生并大多流传至今和在古代历史长河中由外族(包括现属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和国外民族)传入并在我国生根发展的一切音乐品种。”③当下,传统音乐生活基本仍依附于民间的劳动与民俗仪式,到目前为止依旧占据着农村音乐生活的主体。专业音乐生活,是由国家提供经济、体制支持,以艺术创作、表演为职业的群体提供的音乐生活,现今兴化职业群体,仅有兴化淮剧团一家。这三类音乐生活,基本囊括了当代流行通俗音乐、专业音乐、传统音乐所有类别,随着时代经济、政府引导模式的多元化,音乐文化生活的模式也越加复杂,充满了各类音乐的分流与交合。现对2009年发生的音乐生活做个粗略统计与分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三、江苏兴化音乐生活两脉生存路径之历史与现状分析

在多次深入兴化丰富多彩的音乐生活之后,会发现几条明晰的分界线,甚至是泾渭分明。老六书艺人们至今还拿着更新的乐器行走于村落之间,经济成为他们游走的动力,民俗仪式成为他们的文艺空间;乡里邻间集体劳动,集体歌唱,相互传唱则被农民歌手们饶有兴趣地回忆着;另一方面,还会看到政府文化系统组织的各类音乐文化活动,上言下行、上行下效的文化传播格局,即使是像淮剧团这样的专业演出团体,每个剧本是否创作、排演,也以政治效益以及政府的经济支持作为考量的条件。因此,兴化音乐生存中的两脉路径:一是由上至下的从音乐文化政策、观念到音乐形式、音乐内容以及音乐活动的号召、组织、引导;一是音乐在民间以仪式、功能性为依托的自由草根的交流。这真实而显性的两脉,即使从2009年一年间的音乐生活,也能读出其中的经纬。

(一)纵脉音乐文化生存路径④

纵脉生存路径的一个重要阵地则见于群众音乐生活。如2009年9月,兴化举办了“农村文艺调演”大型活动,这是从1995年前就已经开始举办的系列性文艺活动。从活动的创始、活动宗旨、组织方式、内容的审核评定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上言下行、上行下效的音乐生活发生与文化传播路径。

首先,从活动的倡议者来看,均是由兴化市宣传部、兴化市文化局提议与总领。在中共市委宣传部的倡议指挥下,在文化局的传达指导下,这个活动到2009年为止,已经开展了十一届,是兴化坚持比较久的一项群众音乐文艺活动。

其次,再抽取几次文件中阐述的活动宗旨来看活动的上层政策决定性。1995年中共兴化市委宣传部、兴化市文化局下发“关于春节期间举行全市农村文艺调演的预备通知”,文曰:“各区、乡镇党委、各区公所、乡镇人民政府:为了繁荣文艺,推动春节期间农村文娱宣传活动,提高业余文艺演出水平,经研究初定于春节后,正月初八———初十期间举行市文艺会演。在市文艺会演后,将选拔部分优秀节目参加全市调演。”兴委宣(2000)9号“关于举办‘人寿保险杯’全市第六届农村文艺调演的通知”的活动宗旨,见通知开篇:“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用文艺的形式加大人寿保险意识的宣传力度,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经研究决定,春节期间举办‘人寿保险杯’全市第六届农村文艺调演活动。”2009年“兴化市第十一届农村文艺调演方案”在“指导思想”中说:“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调研活动为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讴歌建设全面小康进程中的生活实践和典型事迹,展示新时代农民的新生活、新面貌,同时,通过活动不断提高农村文艺创作水平,不断丰富我市农村文化生活,以此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料显示,农村文艺调演除了是群众娱乐的盛会、文娱交流的时机,还是传达市政治精神的重要渠道,说政治性是这类活动的一个重要核心任务,是不为过的。

第三,关于农村文艺调演的组织活动程序,也始终体现着上言下行的纵脉特性。1996年“关于举办全市第二届农村文艺会调演的正式通知”中安排:“具体时间为三月五日上午到文化馆报到,十时以区抽签,排定调研顺序,下午一时半准时演出,每队演出时间以一小时为宜。希各代表队组织好演员,服从演出顺序。三月六日进行汇报演出及颁奖。”2000年的“关于举办‘人寿保险杯’全市第六届农村文艺调演的通知”中的组织形式如下安排:各区、乡镇接此通知后,要迅速研究部署,镇分管党务的负责同志、宣传委员要亲自抓。

各文化站长不仅要抓活动的开展,还要抓业务指导,早收集素材,组织力量创作、排练,确保这次活动较好的效果。为确保这次农村文艺调演有序进行,主办单位设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调演活动的工作。从活动的安排可以发现,活动是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倡导,但文化馆始终是直接承办的单位,文化馆在每届活动中,是有承上启下的链接作用的,而各个文化站则对本区的文艺活动承担专业辅导的责任。文化馆以及直管上层机构文化局,则通过评价总结、评奖,对各个区的文艺节目以及文化站的业务排演,实施指导功能。

以2009年“兴化市第十一届农村文艺调演”活动为例,不但方案中注明“承办单位:兴化市文化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文化馆承担了整个活动的组织、策划以及很多文化站节目的辅导工作。兴化文化馆沈副馆长回忆说:活动中文化馆的文化干部不但在启动初期到各个文化站辅导节目,如周庄镇的民歌《周庄镇人勤春来早》,就是在文化馆文化干部直接的策划、编排下,最后完成的,并在最后决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调演之前,还举行两次走台和一次彩排,在排演过程中,文化馆干部更是对调演节目提出广泛的整改意见,如节目的质量、舞台的效果等。所以,在政府音乐文化部门群众音乐文化的文化传导路线中,充分体现了上言下行、上行下效的文化传导特征,这也是政府音乐文化部门主要的纵脉生存路径特征,即文化局直接将市委宣传部的文艺政策、精神、观念传达给文化馆、文化站等下属单位,文化馆、文化站的文艺实践则以市委宣传部与文化局下达的文艺政策方向为指导。文化馆在接受了文化局传达的市委宣传部的意见以及所做出的一些决策后,严格遵照执行,并对兴化各文化站进行文艺辅导与帮助。

1955年兴化的专业剧团有4个登记剧团,至2009年只剩下唯一的专业剧团———兴化淮剧团,直接隶属于文化局,其淮剧的专业创作与表演,一直有体现政治需要的趋向性,都是在政府支持下的主流音乐文化,也是作纵脉生存路径构成的一个分支。另外,兴化歌舞厅音乐活动的开展,是直接受到政府文化部门管制的,歌舞厅所使用的音乐,多采用由政府手段参与管制的网络媒体音乐,是主流音乐灌注入群众的又一个路径,也具有明显的纵脉生存路径特征。所以,音乐的纵脉生存路径不仅存在于群众音乐生活中,存在于大多数主流音乐文化生活中。所谓主流音乐,可将之理解为大传统。刘梦溪在《礼仪与文化传统的重建》一文中说:“大传统指的是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⑤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的《农民社会与文化》⑥一书中,以大小传统两个概念来说明复杂的文明社会中的两个层次的文化传统。

雷德菲尔德的这一新视角的提出,很快受到中西方学界的关注与使用,中国最早沿用这一理论的大约是台湾的李亦园与余英时,余先生在他的《内在超越之路》中对大小传统有过重新总结定义:“由上层人士创造的文化系统是谓大传统,起自下层从民间生活中形成的社会风俗是小传统。”⑦薛艺兵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处境》一文中,将大小传统概念引入中国音乐文化分析领域,并对大小传统作了更为细致的界定与阐释,文中说:“‘大传统’是指在国家—民族制度下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的高层文化和精英文化。‘小传统’主要是指国家或民族范围内多阶层文化中处于非主导地位的低层文化(主要是民众文化)和区域性文化或地方传统。”⑧兴化的大传统、主流音乐文化,既包括在政府音乐文化部门直接指导下的音乐文化生活,也包括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歌舞厅所运用的音乐,以及专业剧团的音乐文化,这些场所传播的音乐,都是在当代起着主导作用的音乐,是具有当地支配地位的音乐文化,所以反观这类主流音乐文化的生存路径,是都纵脉状性的,也不仅仅是持有制度化、文本化、受官方承认、受上层社会支撑的特点,还借助官方或者网络的途径,具有强势的传播特性。

(二)横脉音乐文化生存路径

兴化的横脉音乐文化生存路径,更多的是体现在传统音乐文化生活中。横向的音乐生存路径看到的是民间音乐的交互传播,具有小型、分散、自由的特征。兴化的民间传统音乐,流传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家族传习、邻里传习、师徒传习。从字义表象来看,除了邻里传承具有横向性,而家族、师徒间的传承,从长幼次序考虑,是带有微量纵的方向性,但是,家族、师徒的纵向传授,仅是局限于小范围,最终在运用等程序中还是流入横向交流。如兴化的劳动号子,茅山曹兰香说:“她是跟她妈妈学的,可是她唱的号子却与同村的曹粉红、施如珍唱的是一样的。”她们一致强调“:乡邻的纪家村唱的茅山号子,跟我们唱的是不一样的。”⑨这已经说明了号子在同村小范围的横向交流,当然不排除更大范围的横向交流,但相比之下,异村的交流机会远小于同村,同时变异性也会增大。

据《中共兴化党史大事记》记录:“在1951年底,在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颁布后,就开始迅速发展互助合作运动,5月底,全县常年互助组和临时互助组已分别达到1790个和7200个”⑩互助合作让群众有更广泛的机会交相传唱当时的劳动号子,“1958年的9月16日,兴化将34个乡的1159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16个人民公社,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们集体吃饭、集体劳动,我问老民歌手们:“你们那时候一起劳动还唱号子吗?”老奶奶立刻激动得高起声来“:怎么不唱?更唱,人多,又热闹,没得吃,不唱,也做不动呀!”輰輥訛施如珍还介绍,在郭村挑大运河的时候,跟一起劳动的郭村人学了《打硪号子》等多首民歌,显然,这些都表明,横向传习是五六十年代民间音乐交流的主流。又如走访于兴化各种民俗仪式的六书、鼓儿书,每到春节串乡走巷唱凤凰、道情的艺人,他们的音乐生存方式自然也是一种处于民间层面的带有横向性质的流传方式,即使师传是具有师生尊卑级序的,但所收徒弟,一般都为邻家或邻乡,本身也具有地理上的和阶层上的横向性,其生存途径模式可以下图数个圆圈的交叉传递作形象说明:图中圆圈代表以家庭长幼或师徒为单位的结构,随着小群体或个人的流动使用,使传统民间音乐在横向交流中生生不息,凸显横脉式的生存方式。

另一方面,从2009年调查的结果中看,目前活跃于兴化民间的传统音乐,均有严重的走向消亡的迹象。首先说农事号子,据村民回忆,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与农事号子息息相关的事件至少有两件。一是分田到户,一是农业的机械化。

1.分田到户

《中共兴化党史大事记》记载:“1980年11月16日至17日县委召开部分生产队和生产大队干部座谈会,就如何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指示进行座谈……此前,县委已根据中共中央75号文件精神,选择下圩公社四合大队和严家公社侯家大队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试点,到1984年年初,全县农村都建立起了统分结合和户为基础的双层经营责任制。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因此被充分调动起来、农民的收入也因此大幅度增加,甚至翻了一番或两番。”輱訛輥即在1980年兴化已经开始逐步实施分田到户的政策,农田耕作从1958年以来的人民公社的集体耕作,转变为以户为单位的家庭耕作。这一政策的实行,对于百姓劳动积极性大有提高,生活也因此而逐渐富裕起来。但由于群众大型集体劳动场面消失,打破了二十年来大家众声齐打号子齐劳动的格局。这是建国以来,号子从发展至火热、壮观的大型场景又转化为小型场面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号子音乐生活的变迁。

2.农业的机械化进程

兴化农业的机械化进展并不是很迅速,据农民们回忆,家家用上收割机才是五六年之前的事情,播种机更晚一些,完全进入兴化农业只有三五年光景。所以,兴化劳动号子,在20世纪末的兴化农村还是一直被传唱的,但分田到户之后,从原来生产队为单位的大型集体劳动中的交流传唱转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劳动场合的传唱。当然,近二三十年,也频繁出现超越家庭规模的民歌传唱模式。随着农村年轻人多到城市打工,农村基本都是老弱妇孺守候庄稼,很多家庭劳力在无法解决自家田地种植的情况下,自动组织起了互助模式,即今天一起到甲家农忙,明天一起到乙家农忙,在劳力互助的情况下分户解决农活。也有一些家庭,以钱聘请劳力,这些形式都产生了比家庭单位稍大的劳动场景,形成了号子生存的新途径。于是,当问及老人“:那在用收割机之前,你们打号子吗?”她们笑答:“当然打,不打干活哪有劲?”但当问及“:现在打吗?”答“:不打了,收稻有收割机,撒稻有播种机,不用劳动了,也不打号子了。”原来,兴化号子的消亡,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就在我们眼前,机械化对于号子的民间传播打击是致命的。对于音乐工作者们来说,这是刚刚逝去的音乐生活,在紧迫的时间中尽量用多种方式把它记录下来,这不仅是对于音乐的意义,也是对于农业革命历史记述的意义。

再谈传统六书。在笔者的拙文《江苏兴化六书之厘定》一文中,对兴化60年代以前的早期传统六书作了界定:“早期兴化之六书,又名六苏、乐书或落苏,最迟兴于晚清。六书艺人,被称呼为六书先生或书场先生、响当先生,多为亦农亦艺的半职业艺人,各个吹拉弹唱样样精通、生旦净丑多样在行,戏曲量与演唱得好坏是衡量六书艺人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志。演唱形式:戏曲清唱,坐唱、不化妆、不表演。折子戏与本戏都有演唱。据传,早期有唱徽戏,清末民初,以演唱京剧为主,兼唱一些扬剧、黄梅戏等地方小戏种。在民初,有名的六书艺人能熟唱一二百部戏曲。乐器:唢呐、叽呐、笛子、三弦、箫、京胡、二胡、笙、大锣、小锣、小钹、月锣(又名小镗锣或旺锣)、水镲、堂鼓、板、广东板、单皮鼓等。六书班子为戏曲清唱仪式化班子,一般由四—八人组成,六人最为常见,没有固定班底,多因活动而由醮首(班主)临时召集组成。

传统六书有传男不传女的习俗,多参与婚事、生日等喜庆仪式或庙会、行业会等民俗神会仪式活动。”輳訛輥但到近日,原来的六书艺人的音乐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原来只做红事,当下更多地投入白事,从事的音乐内容、所操乐器、艺人的名称性质也都发生了明显的演变。其变迁的情形究竟如何,可以用老六书艺人的一段段回忆进行记述。居罗兆回忆:“五六十年代,一年约做200场六书婚礼等喜庆仪式。”可见当时六书婚礼的流行。再问及2009年一年间六书等红事的情况,他们均表示,基本上没有了。闵正国说“:90年代还是有的,当时一年也能接到10场左右,现在没有了,很少了。”輴輥訛从号子、六书等诸多传统音乐在当前发展来看,民间音乐都正面临逐渐散失、变异的局面,更多原因是不是因为受到主流音乐文化的冲击,这是肯定的。

就如六书艺人现在参与的白事,与早先六书艺人参与的六书,不管是乐器、还是歌曲,都大相径庭,白事中的音乐充满了当代主流音乐文化的影子,乐器用上了西洋乐器号,所用音乐不仅仅是上代流传下来的旧曲牌、民间小调,更多的则是革命歌曲以及现代流行歌曲、影视歌曲。

四、结语

从浅层来看,当下两条横、纵脉音乐生存路径是清晰的,各自占有自己的阵地,但深入调查会发现,它们之间又不是绝缘不相往来,尤其随着政府音乐文化部门职能由主导型、管制型向引导型、服务型过渡,传统音乐文化生活越来越被放宽管束,很多民间音乐在乡间逐步复苏,加之文化部门开始了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重视、提倡与扶持,传统音乐有了很多走入主流文化圈的机遇,也使传统音乐文化生活与群众音乐文化生活、专业音乐文化生活有了更多的交叉与借鉴。但在兴化,政府音乐文化部门又是如何扶持、帮助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如何给予横脉音乐生存路径的空间?横脉、纵脉两条生存路径的音乐文化生活是如何借鉴、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音乐文化部门的职能在如何地悄悄地发生着演变?从中可以看到成功的举措是什么?不成熟的种种又有哪些?这些又不乏是另一系列值得探求的问题,笔者将作另文交代,此文则暂作两脉路径、音乐文化格局、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之间的脉络及关系交代。

总之,群众音乐文化生活、专业音乐文化生活、传统音乐文化生活,都形成了各自的生成路径、模式与格局,群众音乐文化生活、专业音乐文化生活走的是一条纵脉生存路径,构成了这个地区的主流音乐文化生活,具有一定的强势性,主宰了控语权;另一方面,传统音乐文化生活仍延续着横脉生存路径,游散于民间,仍属于非主流音乐文化圈的散落于乡间的音乐文化,仍是农间音乐文化生活的主体。




本站可以由注册用户自行上传图片或附件,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附件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博客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麦屯网

网站简介:专业发烧音乐试听,最新专辑,发烧器材评测,音乐影视信息交流。

联系我们

  • 反馈邮箱:sorry16817#gmail.com

麦屯博客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maitun.net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